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資訊 > 行業觀察 > 正文

華南農業大學張波:“數據治理促發展紫荊e站惠師生“|【新華三】教育信息化智思考

發布時間: 2020-09-04 14:14:32   作者:本站編輯   來源: 本站原創  


本文轉載自公衆号“高校信息化應用”中由新華三冠名贊助的【教育信息化智思考】專欄,已獲得作者、媒體及合作夥伴新華三授權。

 

華南農業大學數據治理項目由聯奕科技承建。2018年起,聯奕科技與華南農業大學以“用數據說話、用數據決策、用數據管理、用數據創新”為目标,對學校各業務域數據進行梳理、清洗、分析和利用,着力解決各業務系統長期以來存在的“數據不規範、不統一、不準确、共享難”問題,努力實現“業務驅動” 轉為“數據驅動”,以達到提升數據質量、規範數據使用、支撐數據應用與決策的目标,将松散的數據沉澱為科學有效的學校數據資産,進一步推進學校信息化發展。該過程大大凸顯了數據在學校教育改革中的潛在價值,它是優化學校治理的重要元素。提高數據質量,對數據進行有效整合,才能充分發揮教育信息化對教育現代化的支撐和引領作用。

 

以下為張波主任(華南農業大學信息網絡中心主任)發表在專欄的文章全文,歡迎閱讀。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明确提出要構建一體化的“互聯網+教育”大平台,發展基于互聯網的教育服務新模式,探索信息時代教育治理新模式。

 

高校作為教育治理的前沿陣地,是推動教育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中堅力量。

華南農業大學數據治理創新性地将管理方法與信息化手段緊密結合,以高質量的數據共享為目的,整合現有的學校業務數據資源,提升數據服務質量,促進各職能部門之間的高效協同。

 

通過“數據治理”推動“服務治理”,着眼業務應用,釋放數據價值,以網上辦事服務大廳為抓手,提升學校的服務水平和治理能力,實現管理與服務變革,有效推進“互聯網+”校務改革。

 

推進數據共享,釋放數據生産力

 

華南農業大學數據治理工作以“用數據說話、用數據管理、用數據決策、用數據創新”為導向,構建了一套具有生命活力的數據治理體系,以體系化的方式實現數據的可得、可用、好用,為全校提供數據共享服務,實現數據互聯互通與共享應用的最大化,為 “數字華農”提供有力的數據支撐。

建标立制,構建完善的數據治理體系

 

1、建标立制,構建完善的數據治理體系

 

通過制定頒布數據治理标準與制度,做到“治理問責,制度先行”。一方面,制訂了《華南農業大學信息标準規範》,為學校各部門、各業務之間數據的轉換、交互和共享提供了标準和依據;另一方面,制訂了《華南農業大學數據管理辦法》《華南農業大學數據資源分類分級辦法》《華南農業大學業務系統數據集成規範》等一系列管理辦法,在全校範圍内進行發布和宣貫。按照“誰産生數據,誰負責管理”的原則,明确數據源頭部門和使用部門的責任;規範數據共享申請流程,保障數據安全合規,确保數據治理專項工作的有力推進和有效實施。

 

2、建設全量數據中心,提供标準數據服務

 

建設了以人事、學生、教學、科研、财務、設備等為主題的全量數據中心,形成物理可分布、邏輯可集中的數據資源存儲分布格局,打破數據孤島,實現數據的互聯互通和互享。通過接口、ETL、數據庫等方式,為全校師生提供跨業務、跨系統的數據共享服務,為數據沉澱、數據統計、數據應用和數據呈現提供堅實基礎。

數據中心運行1年多來,現已對接學校14個業務部門,整合了24個業務系統數據,涉及1300多張數據表,31000多個數據項,業務數據涵蓋師生的學習、工作、生活等方面。截至目前,數據中心通過統一标準規範,為14個部門的34個業務系統提供了數據共享交換服務,有效支撐了各部門業務之間的高效協同與數據聯動。

 

3、數據可視化管理,實現數據全生命周期監控

 

通過數據管理平台以全局視角實時、全面地展現學校數據資産的整體情況,形成數據地圖,為業務應用夯實數據基礎;通過數據交換流程監控,進行識别、報告、監控和預警,準确監測流程狀态,查看流程調度時間、增量讀取日志和流程調試日志等信息;通過數據溯源,對問題進行字段級别的精準定位分析,實現數據采集、清洗、整合、存儲、應用、消亡全生命周期的可視化監控和管理。數據交換流程監控如圖1所示。

 



(數據交換流程監控)

 

4、建立質量管理體系,提升數據質量

 

高質量的數據是學校進行分析決策、業務發展規劃的重要基礎。通過建立完整的數據質量管理體系,及時發現數據質量問題,有效提升數據質量,形成數據質量管理的閉環。

 

1)建立數據質量校驗體系

 

制定數據質量核驗規則,開展數據質量篩查工作,梳理數據質量問題,分析問題類型和原因,制定數據差異彌補方案和數據質量改進方案并進行實施落實,生成數據質量報告。在關鍵曆史數據清理及補錄的基礎上,将曆史數據持續優化融入到日常業務管理流程中。

 

2)建立數據質量反饋機制

 

基于按需共享的原則管理數據使用,通過共享數據的應用發現數據質量問題,逆向檢驗數據質量的優劣,并定期将數據質量報告反饋給數據源頭部門,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數據質量反饋,根據“一數一源”的原則,督促數據源頭進行自我整改,建立良好的質量反饋機制,保持數據的鮮活更新。

 

注重業務應用,提升數據價值

 

依托學校數據中心,以“業務驅動”和“數據聯動”相結合,優化和提升全量數據中心共享服務,助力“互聯網+校務服務平台”建設,打造“一網辦”工程,極大改善了“重業務、輕流程、堵數據”的局面,有力支撐和保障了學校管理與服務的精細化、智慧化和高效化發展。

 

紫荊e站辦事服務大廳是為華南農業大學師生提供辦事服務的全流程一體化在線平台, 以流程為導向,以師生為中心,以技術為支撐,優化、簡化、重構辦事流程,精準把握時機,提前謀劃,适時推出周期性、熱點流程,滿足師生的切身利益需要。

 

基于教學、科研、人事、财務、資産、後勤等多個領域的共享數據,在數據層、服務層進行對接,實現了跨部門、跨層級的業務協同聯動服務,提升了辦事服務效率。

 

學校超過80%的事項可以在網上辦事服務大廳直接全流程辦理,無需線下跑腿,其他許多事項也隻需跑一次相關業務部門即可取件辦理,真正做到“讓數據多跑路,讓師生少跑腿”。

 

紫荊e站辦事服務大廳運行1年多時間,現已上線180餘個流程,涉及12個服務主題、30個業務部門,業務覆蓋範圍涵蓋師生學習、工作、生活的方面。截至2019年9月底,辦事服務大廳共發起實例數35萬餘人次,服務主題分類如圖2所示。

 


(網上辦事大廳服務主題分類)

 

為了提升服務效能,基于微信企業号推出了辦事服務大廳移動端,辦理事項的申請或審批均不受時空限制,實現了随時随地都可辦理,真正打造出“服務零距離、辦事一站通”的移動服務體驗,受到了廣大師生的歡迎。

目前,微信企業号已綁定4.8萬名師生用戶,用戶覆蓋率超過85%,服務使用超300萬人次。

 

2019年投入運營的紫荊e站綜合服務大廳,解決了師生辦事“最後一公裡”問題。實現“80%線上網辦+20%線下實體辦”的線上線下雙軌機制,采用人臉門禁提供24小時不間斷的服務區域,提供365天7×24小時全方位的服務。 

 

綜合服務大廳同時作為廣東政校合作的示範點,引入了廣東省政務服務“粵省事”,師生能夠圍繞戶政、人社、出入境、助殘等高頻服務事項快速定位并輕松辦理,實現政務服務“指尖”可及,并關聯身份證、社保、駕駛證等62類電子證照,實現了一部手機帶齊所有證照,能夠随時随地查詢和使用。

 

持續創新,推進“互聯網+”服務改革

數據治理是一項長期性、持續性的工作,必将貫穿學校未來信息化建設的全過程。在數據時代,将數據治理與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緊密結合,通過數據資産的全面掌握、數據質量的逐步提升、數據獲取效率的提高和數據安全合規的保障來不斷完善數據治理管理體系。

 

未來,數據治理成果要更主動服務業務部門,持續創新管理與服務模式,釋放數據價值,進一步推進大數據分析應用,精準服務師生,提升師生們的獲得感;輔助科學決策,全面提升管理與服務效能,助力學校“雙一流”建設。

 

(本文刊載于《中國教育網絡》雜志2019年度 高等教育信息化專刊 )

 

過去20多年,高校信息化建設快速發展,并在實踐中發揮重要作用、産生了巨大影響,在落實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以及未來“十四五”規劃過程中,特别是年初突如其來的疫情對高教信息化提出了新挑戰。

 

關注高校信息化的真實應用和最新進展,将第一線需求與新技術、新産品、新解決方案進行精準匹配,讓“互聯網+”真正成為大學現代化與未來教育革命的智慧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