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資訊 > 市場活動 > 正文

精彩報告 | 無錫職業技術學院程載和:“診改”制度下高職院校内部質量保證體系建設方案探讨

發布時間: 2017-12-13 16:29:52   作者:本站編輯   來源: 本站原創  

程載和(無錫職業技術學院 信息化中心主任)

各位專家,各位領導,大家下午好!

 

衆所周知,随着教育部2015年2号文(《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建立職業院校教學工作診斷與改進制度的通知》(教職成廳〔2015〕2号))與168号(《高等職業院校内部質量保證體系診斷與改進指導方案(試行)》(教職成司函〔 2015 〕 168号))文的發布,并要求高等職業院校全面建設内部質量保證體系開始,這一兩年來,“診改”在高職院校真是如雷貫耳,人人都在談“診改”。當然作為國家示範學院的無錫職業技術學院也不例外,我們也一直在思考。

 

今天借此機會,很榮幸跟各位分享我們學院的經驗,權當抛磚引玉。

我今天主要從我們的質保體系的建設方案 、目前取得的診改成果以及現階段的經驗總結與未來的展望三塊内容進行介紹。

 

為貫徹落實上級文件精神,推進學校質保體系的診斷與改進,保障人才培養質量不斷提升。我們學校也在學校、專業、課程、師資、學生等不同層面建立起完整且相對獨立的質量目标、質量标準、質量制度,形成教學工作診斷改進工作機制,也形成了我們的質保體系的建設方案。

 

先大概介紹一下背景,因國家政策倡導,我們在2015年底啟動診改項目。首批全國9省27所,江蘇3所,無錫職院是其中一所。


實際上,在國家的發文出台之前,我們在質控體系方面已經做了一些探索。2015年之前,我們用平台化的手段,每月定期進行一次質量的彙報。基于這兩項工作,一個是診改制度,一個是學校内部的質量監控,兩者一彙合,2016年我們正式啟動教學質量診斷建設。

 

目标:學校堅持 “嚴謹治學、崇尚實踐、校企合作”的辦學傳統,以建設“國内一流、國際水準、特色鮮明”的高職名校為戰略發展目标,以學生成長成才為核心目标,以構建學校綜合信息平台為載體,以全過程采集人才培養工作數據為基礎,以大數據分析與管控為手段,建立健全教學工作診斷與改進機制,在學校、專業、課程、教學、學生等五個層面建立起完整且相對獨立的自我質量保證體系,建立健全“全員、全程、全方位”的質量管理機制,堅持以人為本,培育學校各層級管理者及全體師生對診改工作的獲得感,為建立可持續、常态化的診改機制營造良好的“生态環境”,實現人才培養全過程質量管理自我約束、自我診斷、自主改進,從而最終提升辦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

 

基于目标,我們質保體系在需要完成如下任務:完善質保組織架構與教學管理制度,建立診改工作機制,構建指标體系,全面實現診改常态化,分步實施,建立信息化支撐診改平台,強化責任意識,培育現代質量文化。

 

總任務:落實好十三五規劃

 

我校目前的質量控制體系主要依賴2012-2015年參與清華大學的一個課題組研究成果。


體系結構采用“五縱五橫”的架構,即在學校、專業、課程、師資、學生等五個層面質量主體,按照“決策指揮、資源建設、服務支持、質量生成、監督控制”的工作主線,對每個層面的建設規劃、質量制度與标準、質控點、診斷指标、過程監控等進行系統性的建設,進而形成全要素、網絡化覆蓋聯動的體系框架,五縱五橫的質保體系是建立在信息化平台的基礎上運行;


質量單元按照“8 字型”螺旋運行,即在 PDCA 戴明循環的基礎上,融入“知識管理理論、大數據思維”,形成質量循環改進螺旋,理順五個層面之間的責任任務、内在關系,突破以往教學質量由教學單位及教學管理部門孤立運行的狀态,制定相關指導運行制度、工作規範,進而保障學校質保體系順利有序運行;


信息平台建設以人才培養狀态數據采集、質量生成過程實時動态數據采集為基礎,通過建設“校情綜合分析與決策平台”,進行數據挖掘、數據分析與反饋,為診改提供數據與技術支撐,從而形成網絡化、立體化、可操作化,具有較強預警功能的質量保證體系。

 

根據體系設計總體思路,在學校質保體系總體框架下,對學校、專業、課程、師資、學生層面的質量保證子系統進行專門設計,各層面的質量運行同樣遵循8 字型質量螺旋提升規律,結合各層面目标、标準的要求,堅持目标導向與問題導向的統一,在對子系統整體設計的基礎上,問題導向、重點先行、遞進實施,形成各層面診改機制,并通過細化質控點、質量診斷指标,強化過程糾編,形成各層面質量保證子系統運行單元。

 

目前我們成立了有校領導全面領導參與的1個領導小組, 質控部牽頭的1個課題研究小組,信息中心負責的1個平台支撐小組。通過我們診改專業小組的努力,一共完成設計了10份指标庫,846個質控點的指标體系,内部自我診改形成了 100多份自我診改報告(部門、專業、課程等),完成了1個診改公示網站與1個診改數據分析與支撐平台的建設,目前數據分析平台集成了5個系統(人事、教務、學工、科研、一卡通)的數據,後續還需要接入更多的信息系統或者新建系統來支撐診改。

 

基于診改需要,利用信息化手段,我們完成數據采集分析系統(數據采集與層面畫像分析),診改改進分析平台(診改指标分析與診改報告生成)與公示網站(診改進程與結果内網适時公布)的建設。

 

畫像是一個黑箱白化(或者稱之為灰化的過程),這裡需要把握好度,調研要充分,設計要合理,那些該呈現那些不該呈現有講究。不光要聽領導的意見還要多要師生的調研。

 

改變頻繁更換系統的弊病,啟動業務應用系統績效評價機制。


診斷與改進平台建設,首次以各系統實際運行數據為準,不做任何優化處理,反映平台實際應用情況不一定能反映學校實際現狀,督促各業務部門用好平台、各自把好自己的數據質量關。個人對自己的數據負責、部門對所管理和使用的平台負責。


以前每學期的教學檢查抽查那個專業、哪門課程很随機,有了數據的支撐可以有很強的針對性,1000門課可以從課堂效果優良中差中各抽取部分查看。

 

不要讓平台成為領導監視教師、教師監視學生的工具,數據分析要讓所有人有獲得感。

 

沒有強有力的制度執行,“診改”寸步難行!

沒有信息化平台的支撐,“診改”難以落地!

沒有高質量的動态數據,“診改”華而不實!


這三個沒有,代表我們現在的經驗總結。


制度方針,學校内部管理上面的執行,我們在此可以不多談。關于信息化平台的建設,剛才也分享過,我們建設了1個平台、1個網站,并采集與分析了5個系統的數據。談到數據,這個最關鍵。到底什麼是高質量的數據?


高質量,我們總結需要至少具備以下特征:

真實準确的、動态的、實時性、有過程的數據。

隻有針對有高質量的數據去做分析,我們才能華而有實,表裡如一。



那如何獲得高質量的數據,如何進行更好的數據分析? 對此,我們也一直在思考,也是我們後續一直要做的事情。“智能數據采集”,例如通過人臉識别技術無痛式實時采集收齊各類過程數據,可以實時識别出學生的擡頭情況,可以算出老師上課的擡頭率,擡頭率可以作為教師的一個診改質控點、大數據分析、AI人工智能、診改移動化等。

 

今天通過“智慧校園廣州論壇,讓我們也有了更新的想法。智慧校園的建設可以促進診改的執行,可以為診改提供更有力提供信息化平台支撐,同時還可以獲取更真實、更準确、更有質量的動态化數據。診改也可以倒逼智慧校園的建設,可以加速智慧校園的建設的進程。


我的分享完畢,謝謝各位,謝謝!

(以上内容為現場實錄,略有删減,未經嘉賓審核)